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台灣現代陶藝造型之研究-自序及謝誌

幾年前,蘇茂生教授就慫恿我到師大設研所深造,理由是設計研究所若能容納台灣各頂尖設計工作者,才能奠基設計界龍頭的地位;在學術上、實務上帶動設計事業,也由於這個理念,師大設研所之課程及收錄的研究生有了特別之偏向,我服膺這個理念,贊同這種作法。

向來我在藝文界打拼,也提倡藝術下鄉,溶入民間,學術與業者攜手並進,相互砌磋、教學相長,仍為設計界之福。

憶起1964年,我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現已改制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與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因緣際會創辦「設計人」雜誌,擔任主編(目前由學弟妹繼續每年一期出刊中),那時就深深為設計這門學科所吸引,畢業後陸續在企業、廣告公司擔任 (A.D.) 藝術指導及設計工作,從未間斷。1972年並遠赴日本國東京都伊東設計研究所,師承伊東壽太郎教授(多摩美大副教授‧曾任日本Sign & Design協會理事長),學習插畫(壓克力顏料)及平面設計,並進入日本國公立NHK電視台美術部見習,研修FRP道具製作。


從1972年起,受顏水龍主任教授之邀,即在實踐家專美術工藝科任教印刷設計課程,後來也受邀在文化大學、淡江大學推廣班講座、社區大學講師至2005年,2006年以後專心於美術理論及油畫、陶藝創作。

1985年,從美國加州長堤大學研究所返國,也到復興商工擔任畢業班的印刷設計課程,翌年受聘國立台灣藝專美術工藝科基本設計講師,長達21年。1989年起承蒙香港美術專科學校陳海鷹校長之邀,受聘設計科客座教授,2005年底我受聘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文化經濟系客座教授,前後所授課程皆為廣告、企劃、基礎美學、造型、視覺傳達類之課程。

全國美展、全省美展、各縣市美展,數度擔任設計類及美術類評審,並在獲選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時,舉辦大型全國設計競賽,日本名家設計展、設計暨印刷大展、全國包裝設計競賽等,在在顯示我對設計事務的熱心及興趣,使我與設計結下不解之緣份。

1996年,我將設計理念帶入美術創作,以基礎美學(設計原理)、視覺傳達理論、繪畫元素分析等基本設計之學科,應用到純美術的抽象油畫創作,標榜理性、學術作畫,獨樹一幟,並展開藝術家生活,在彰化四面佛寺設立「張文宗美術館」,在鶯歌創辦「張文宗陶藝研發室」,在九份投資「畫家客廳」;油畫、水墨、造型等個展33次,在日本聯展16次,在韓展出3次,加上在台灣參加各種聯展,也超出60次以上。

我從設計出發、學習、成長,在社會學家馬斯洛的人生五大欲求中,逐步邁向「無欲」的階段,在設計的領域中則以實際、教育、研發、理念,落實於生活中,影響後進。值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設計研究所創作班的研究生生涯告一段落的前夕,思想在設計界的45年歲月,臨老還有專業教授的論文寫作指導,以及從事專業有成的同窗,給予「張大哥」的溫馨對待,心存感念。

本論文是由梁桂嘉教授擔任指導教授,感佩他治學嚴謹,多次指正,使論文更臻完備,並期許我加以擴充補撰,也感謝「日本傳統陶藝」作者陳水源博士指正、鼓勵,將本文補撰,成為專著,正式出版於坊間,造福陶藝界。

為了本次學業,我到鶯歌租用窯廠,請教老陶工、鍊土、拉坯、製坯、噴釉、配釉、翻模、訂購陶具、設窯、燒窯,成立個人工作室、參訪各陶廠實習中心、老街展場、親睹陶器行銷,面謁陶工廠老闆,數度參訪鶯歌陶瓷博物館,購置陶藝專著、雜誌及聽講;也自辦小型展出,聽取各方批評指教,結識喜愛陶藝之人士,在最短時間內,努力衝刺,戳力以赴,也因此生計無著,幸蒙母親,弟妹資助,勉強渡過,預計於今年(2007)底舉辦一次大型陶藝創作展,將論文所列分項,再行擴充,俾能顧及質量,展現這二年多來的成果。

我的人生觀是正面、積極、樂觀、奮鬥、愛台灣、愛文化、愛藝術、愛人;我不會停住腳步;陶藝是藝術工作中的一項創作,自許為藝術家,全身充滿著藝術細胞,當然不只限於陶瓷的素材,我將多方探討陶藝的未來,也會參與各種藝術品的研發及創作。

感謝協助這本論文著述及創作過程的每一位人士,更感謝母親年邁的叮嚀及愛心,我把小愛化為大愛,自忖要對台灣文化做出貢獻,今年起,更將散發光與熱,與藝文界共享。

張文宗 謹誌於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2007年5月13日 母親節

沒有留言: